位置:首页 >规章制度 > 校内文件

吉林农业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定

吉林农业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

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定

 

吉农大党字[2001]57

 

为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(20014号)文件精神,促进我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,结合教学工作实际,制定本规定。

一、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,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的重点和关键。建立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制度;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;学校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,常抓不懈。全校教师、职工、干部要树立“教学工作优先、教学质量第一”的意识。统一思想、达成一切为了教学工作、一切服从、服务于教学的共识。

二、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。学校领导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教学工作会议,研究、部署学期的教学工作,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和目标,形成制度;针对教学工作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题立会,及时研究、审议,为学校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;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教学工作会议,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。学校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年工程,促进教学质量逐年提高。

三、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。日常教学经费不低于学校学费收入的20%,用于教学业务、教学仪器设备修理、教学差旅、体育维持等;在教学经费中,要保证教学实验、实习经费的投入。投入比例不低于教学经费的20%

四、建立约束机制,保证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数量与质量。教授、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,一般情况下,55岁以下的教授、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;正高职称每年至少为本科生作一次学术报告;鼓励55岁以上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;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生课程的教师,不再聘任教授、副教授职务;把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作为评价院(部)工作的指标之一。

五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,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。继续执行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制度,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制度,加大奖励力度;设立教学奖专项经费,每年投入不低于5万元。鼓励教师加大教学投入、奖励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者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、教学改革的成果、论文等同于科研成果、科研论文。

六、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。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,将学生评价、学校各级领导、督导组评价、教师所在单位评价综合结果与教师晋级、聘任、分配挂钩,对于达不到学校本科教学基本工本量和质量的教师实行教学质量“一票否决制”。凡是申请聘任高级职称的教师,必须提前半年或一年向学校申请进行教学质量评价,教学质量达标后方能晋升职称。

七、建立教师选课、学生选教制度。引进竞争机制,逐步推行课程招标,逐步将分配教学任务转向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工作量。建立主讲教师制度,原则上主讲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(基础课除外)。在条件成熟的课程中,实行教师挂牌制度。

八、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,继续落实“学历教育百人工程”,继续执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;制定校、院两级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,定期举办校内各种培训班,每年选派部分骨干教师进修提高,有目的地培养中青年教师,特别是承担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师;教师每三年接受一次培训;实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;完善新教师任教制度,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。

九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,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,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,促进自己的教学质量的提高;学校建立教学改革研究基金,重点支持骨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。对国家、省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,学校给予11的配套经费;并为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、创造条件;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,晋升职称继续执行教研、教改成果一票否决制;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;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。

十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。制定双语教学实施计划,对有条件的课程实行双语教学,部分课程引进外文原版教材;提倡开设校、院两级双语选修课;对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,教学工作量系数增加;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,为推动双语教学创造条件。

十一、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、评价和选用制度。建立教材基金专项;支持编写全国性、高水平教材;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、“九五”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;提倡使用近三年编写、出版的新教材,比例要达到50%以上。

十二、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。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、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,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;教务处利用教学管理网络公布有关的教学文件,同时将教学文件汇编、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发至各教学单位;教师要了解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,熟悉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,掌握教学目的和要求;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,必须做到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,教务部门、各院(部)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要制度化。

十三、加强学风建设,建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机制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,弘扬努力学习、刻苦拼搏的精神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、成才观、就业观;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,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。

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,积极发挥学生各级组织的作用,参与教学管理、参与制度建设;完善学生评教制度;继续发扬我校严明学纪、严格考风、严肃考纪的优良传统;加强过程管理,完善试卷抽查制度。

继续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,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、科技活动等,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。

继续推进弹性学制、学分制度管理的进程;不断完善学生选择课程、选择教师、选择学习进程的管理办法;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,对学习成绩好、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,允许根据特长重新选择专业(比例控制在12%左右)。

继续执行淘汰制,坚持毕业生质量标准,坚持学士学位授予标准;对学习成绩不合格、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,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。

十四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,提升教学水平。继续加强校园网、电子图书馆、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,满足教学的需求;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的投入,两年内,在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中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比例要达到30%以上,切实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效率、提高质量的作用。

十五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,培养学生创新、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实验课的开出率要达到本科教学优秀评估标准,每门课程的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要达到1030%,创造条件使优秀学生尽早的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;提高实验室、图书馆、资料室的开放度;进一步加大校内、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,完善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;高度重视毕业实习,完善实习管理制度,严格执行实习计划;坚持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,奖励优秀论文和公开发表的论文;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
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,每年投入于实验室、实践教学基地的经费按人均10%递增;逐年增大教学图书、资料购置费,争取在十五期间达优秀学校评估标准。

十六、加强课程建设。完善课程建设规划,制定课程年度计划;形成课程建设体系。基础课、专业基础理论课要出一批精品课程、优秀课程,目标是23年双基课程的50%达到精品课程,80%达到优秀课程。专业课要捕捉前沿,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,形成一批能迅速反映前沿的高质量的优秀课程;有条件的专业课,积极推进外文原版教材。结合21世纪科技发展需要、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,建设一批有品位、有特色的公共选修课体系,特别要反映生物技术、国际经济、WTO等内容。制定三年计划,使全校课程达100%合格的目标。

建立课程质量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,学校予以表彰,颁发证书和奖金,并作为课程主讲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奖和晋升职称、职务的重要依据。对不合格课程,针对薄弱环节继续进行建设与完善。

建立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。对规划确定建设的课程,学校一次性拨给课程建设经费,标准是校级重点课程5000元;院级重点心课程3000元;其它课程1000元。

十七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,完善管理机制,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。制定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,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培养制度,全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水平和人员素质。三年内,使教学管理干部达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,继续实行竞聘上岗。

继续加强基层教学管理工作,制定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细则,建立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和评价制度。建立每年一次的优秀教学管理人员评奖活动制度,参评人员包括教学副院长(主任)、教学秘书、教学干事、系、教研室主任等。

继续加强教学管理网络化的建设,加快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进程。

加快教学管理改革的步伐,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,转变管理部门的职能,逐步实现校、院两级管理。

十八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。修改和完善校、院、系(室)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,建立教学工作、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制度。每年学院对系、教研究室、实验室教学工作进行随机抽查,学校对学院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随机抽查。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。继续发挥校领导、督导组、职能部门、院、系、学生多方面的教学监督、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,建立用人单位、教师、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认证机构。完善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人事、劳动和分配制度。

发布单位: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 发布时间:2018-06-08